薄荷图片
薄荷 学名:Mentha haplocalyx
科属:唇形科薄荷属
别名:苏薄荷、仁丹...
(2138人阅读)
乌毛蕨科植物科属大全_Blechnaceae
乌毛蕨科的植物多为土生,有时为亚乔木状,或有时为附生。乌毛蕨科植物根状茎横走或直立,偶有横卧或斜升,有时形成树干状的直立主轴(如苏铁蕨属Brainea J. Sm. 和扫把蕨属Diploblechnum Hayata),有网状中柱,被具细密筛孔的全缘、红棕色鳞片。叶一形或二形,有柄,叶柄内有多条维管束;叶片1-2回羽裂,罕为单叶,厚纸质至革质,无毛或常被小鳞片。叶脉分离或网状,如为分离则小脉单一或分叉,平行,如为网状则小脉常沿主脉两侧各形成1-3行多角形网眼,无内藏小脉,网眼外的小脉分离,直达叶缘。孢子囊群为长的汇生囊群,或为椭圆形,着生于与主脉平行的小脉上或网眼外侧的小脉上,均靠近主脉;囊群盖同形,开向主脉,很少无盖;孢子囊大,环带纵行而于基部中断。孢子椭圆形,两侧对称,单裂缝,具周壁,常形成褶皱,上面分布有颗粒,外壁表面光滑或纹饰模糊。
乌毛蕨科植物学分类
科中文名:乌毛蕨科
![]() ![]() |
蕨类植物图片 顶芽狗脊图片 Woodwardia unigemmata |
Blechnidium....乌木蕨属
Blechnum.......乌毛蕨属
Brainea........苏铁蕨属
Chieniopteris..崇澍蕨属
Diploblechnum..扫把蕨属
Struthiopteris.荚囊蕨属
Woodwardia.....狗脊属
中文名称: 乌毛蕨
别称: 龙船蕨
二名法: Blechnum orientale Linn.
界: 植物界
门: 蕨类植物门
亚门: 真蕨亚门
科: 乌毛蕨科
属: 乌毛蕨属
园林用途
乌毛蕨形态优美,具有苏铁之风韵,是一种观赏价值很高的蕨类。适宜大型盆栽观赏,也适合园林花坛、林下、道旁地栽。
乌毛蕨繁殖培育
孢子繁殖。
乌毛蕨形态特征
植株高0.5-2米。根状茎直立,粗短,木质,黑褐色,先端及叶柄下部密被鳞片;鳞片狭披针形,长约1厘米,先端纤维状,全缘,中部深棕色或褐棕色,边缘棕色,有光泽。叶簇生于根状茎顶端;柄长3-80厘米,粗3-10毫米,坚硬,基部往往为黑褐色,向上为棕禾秆色或棕绿色,无毛;叶片卵状披针形,长达1米左右,宽20-60厘米,一回羽状;羽片多数,二形,互生,无柄,下部羽片不育,极度缩小为圆耳形,长仅数毫米,彼此远离,向上羽片突然伸长,疏离,能育,至中上部羽片最长,斜展,线形或线状披针形,长乌毛蕨(图2)10-30厘米,宽5-18毫米,先端长渐尖或尾状渐尖,基部圆楔形,下侧往往与叶轴合生,全缘或呈微波状,干后反卷,上部羽片向上逐渐缩短,基部与叶轴合生并沿叶轴下延,顶生羽片与其下的侧生羽片同形,但长于其下的侧生羽片。叶脉上面明显,主脉两面均隆起,上面有纵沟,小脉分离,单一或二叉,斜展或近平展,平行,密接。叶近革质,干后棕色,无毛;叶轴粗壮,棕禾秆色,无毛。孢子囊群线形,连续,紧靠主脉两侧,与主脉平行,仅线形或线状披针形的羽片能育(通常羽片上部不育);囊群盖线形,开向主脉,宿存。染色体2n=66。[1]
乌毛蕨生态环境
生长于海拔100-1300米较阴湿的水沟旁及坑穴边缘,也生长于山坡灌丛中或疏林下或溪沟边。[1][2] 该种为我国热带和亚热带的酸性土指示植物,其生长地土壤的pH值为4.5-5.0。[1]
乌毛蕨地理分布
分布于广东、广西、海南、台湾、福建及西藏(墨脱)、四川(峨眉山、屏山、乐山、江安)、重庆、云南(思茅、河口、孟连、镇康、西双版纳)、贵州(三都、册亨)、湖南(江华、宜章、靖县)、江西(永丰、遂川、兴国、全南、宜丰、萍乡)、浙江(遂昌、南雁荡)。也分布于印度、斯里兰卡、东南亚、日本至波里尼西亚。[1]
乌毛蕨应用价值
药用价值
中药名:乌毛蕨(图3)乌毛蕨贯众 药用部位:以乌毛蕨的根茎入药。[2] 药性:味微苦,性凉,有清热解毒、杀虫、止血的功效。
薄荷 学名:Mentha haplocalyx
科属:唇形科薄荷属
别名:苏薄荷、仁丹...
(2138人阅读)
植物遍地黄金图片,遍地黄金植物图片大全
彩叶地被植物-遍地黄金
优新...
(2193人阅读)
马薄荷别名:红花薄荷,美国薄荷,香芥学名:Monarda didyma
科属:唇形科...
(1826人阅读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