花卉植物知识-花卉植物大全网欢迎您!

当前位置:花卉网 > 病虫害 > 花卉类病虫害防治 >


繁体阅读 ←★选择简体或繁体 字体大小★→【大】 【中】 【小】 【小】

小地老虎


部分图片点击图片可查看更清晰的图片或原图



相关主题: 更多

小地老虎 名称:小地老虎
学名:Agrotis ypsilon Rottemberg
类属: 本文知识分类目录: 1. 相关图片
2. 分布与危害
3. 形态特征
4. 发生规律
5. 防治方法


相关图片
小地老虎幼虫


分布与危害     小地老虎学名Agrotis ypsilon Rottemberg,别名黑地蚕、切根虫、土蚕。在我国各地都有分布,是牡丹生长中一种重要的地下害虫,食性杂。许多花木、幼苗均受其害,除为害牡丹外,还为害香石竹等花卉。

    为害特点:该虫是以幼虫咬食地面处根茎为害,导致缺株,严重影响植株的生长发育。

形态特征     成虫体长17-23毫米,翅展40—54毫米。全体灰褐色。前翅有两对横纹,翅基部淡黄色,外部黑色,中部灰黄色,并有1圆环,肾纹黑色;后翅灰白色,半透明,翅周围浅褐色。雌虫触角丝状。雄虫触角栉齿状。

    卵为馒头形,直径0.5毫米,高0.3毫米,表面有纵横隆起纹,初产时乳白色。

    幼虫老熟时体长37-47毫米,圆筒形,全体黄褐色,表皮粗糙,背面有明显的淡色纵纹,满布黑色小颗粒。

    蛹长8-24毫米,赤褐色,有光泽。


发生规律     在我国长江流域,1年发生4代。以蛹及幼虫在土内越冬。次年3月下旬至4月上旬大量羽化。第一代幼虫发生最多,为害最重。1—2龄幼虫群集幼苗顶心嫩叶,昼夜取食,3龄后开始分散为害,共6龄。白天潜伏根际表土附近,夜出咬食幼苗,并能把咬断的幼苗拖人士穴内。其他各代发生虫数少。成虫夜间活动,有趋光性,喜吃糖、醋、酒味的发酵物。卵散产于杂草、幼苗、落叶上,而以肥沃湿润的地里卵较多。


防治方法     (1)加强栽培管理,合理施肥灌水,增强植株抵抗力。合理密植,雨季注意排水措施,保持适当的温湿度,及时清园,适时中耕除草,秋末冬初进行深翻土壤,减少虫源。

    (2)人工捕杀,清晨在缺苗、缺株的根际附近挖土捕杀幼虫。

    (3)保护和利用天敌。

    (4)利用成虫的趋光性,可用黑光灯诱杀。

    (5)在幼虫发生盛期,傍晚在苗或植株根际,灌浇50%辛硫磷1000倍液。
来源:sc-xh.com花卉养殖网 编辑整理







病虫害相关分类: 花卉类病虫害防治 | 花木病虫害防治 | 竹类病虫害防治 | 地被类病虫害防治 | 乔灌木类病虫害防治 | 果树病虫害防治 | 草坪类病虫害防治


花卉图片大全





2009-2019 植物易奇乐中国花卉养护网 ICP备10201953 联系QQ 90908 5668

用微信扫一扫进入手机版

花卉网手机阅读